软件做事主要有两部分,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。
信息处理就是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一系列计算,排序、整合。信息传递就输通过互联网快速传递资料信息。
像手机的话计算比较少一些,信息传递的部分占比比较大一些。计算机的话就能胜任更大量的计算、信息处理。
一般公司比较多文档,在我的设想观察下,文档多的时候来处理文档的人力就多。现在会控制在Excel,然后打印汇报,需要人为控制Excel的计算。如果相关的重复工作比较多的话,就适合做个软件来统一处理。方便信息的统计,也方便信息的传递。
可是现在一般做企业软件的,大多都是用已经做成的软件去改。拿来一个庞大的框架,删掉一部分,增加一部分,就直接拿去用,并不会考虑软件和需求的切合度,能用就行。很多后台运行服务都没有必要,计算量拥堵,数据臃肿,功能并不简单方便,有多余功能拖拉在那里。
自做软件不容易搞懂需求,根据企业需要量身定做的话并没有很大周期。分析出需求并完成功能实现,最后顾及下业务规模的拓展就可以了。很多企业,像小一些的企业,用到的功能极其简单。量身定做很方便。就是不懂业务的人来设计软件的话,很难明白对方需要什么。
软件的作用是功能实现,以这个为前提其它方面的估量都可以考量和妥协。数据库或缓存机制并不需要涉及太多的思考,以功能铺展为主。弄清楚需求然后去满足需求就可以了。计算机人员不能按照计算机的思路去考量和规划软件作用,主要是想着实现了怎样的功能,在哪些步骤上提高了速度。在这些步骤上其实已经有现有的业务流程,甚至很多表格都已经达到信息化,要做的只是按照现在的数据排列和传递方式,用计算机实现原有的步骤来加速工作效率。之后再考虑在这基础上做一些统计编排来体现整体性。最后一步只是做一些收尾,做一点功能拓展。软件本身是为了原有业务的加速实现,这才是软件服务的主题。
所以软件编排和实现很好做,所有的业务流程在现实中已经有了成型的模式。数据的存储格式和传递过程都有已经存在的解决方式,只要把这些解决方式映射到电脑中就可以了。
有些公司用软件,本身没有这个需求。就目前来看软件不是硬需求,只是一个提速的工具,减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支出。业务模式不稳定、统筹计算的量比较小,那用人工就完全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再用专门软件。
需要用软件的公司,数据库表的格式已经定型,有成熟的标准,主要业务都不需要重新设计,产生的思考量并不多。于是制造软件的成本和不切合性都应该很小。
找到需求,然后去满足就可以了。产生实际价值才算用了软件。